第320章
??等暂稳期过去了,所谋划的各项部署落实,大明切实发生改变了,那后续内阁的任期,也将调整为五年一届。 ??若责任内阁能明确下来,对崇祯皇帝后续改革大明,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 ??“陛下,此事干系重大,若……真要推动此事,只怕会在朝堂引起风波。”周延儒犹豫再三,讲出自己的担心,当然这件事情对他没太大政治获益,其并不想过多掺和此事。 ??“周卿啊,朕知道你心里有顾忌,觉得会得罪不少人。” ??崇祯皇帝看着周延儒,开口道:“你可知朕为何没有动韩爌吗?目的就是不想叫国朝的秩序,再继续乱下去了。 ??眼下大明可谓是内忧外患严重。 ??若是继续靠廷推,去选拔新的阁臣,就依着当下朝中的氛围和风气,只怕有用的大臣没上来,似钱龙锡、李标之流,又将推到朕的面前。 ??所以等内阁这边稳定了,朝局稳定了,有了这责任制和追责制,倘若内阁出现空缺,周卿觉得朕会重用谁?” ??现在对崇祯皇帝来讲,是将他的一些主张,通过老派读书人出身的官员,利用现有奉行的规则,先在大明立起来。 ??等到他培养的新派读书人出身的官员,真正变得强大起来,能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,在彻底落实种种制度。 ??治国如烹小鲜,掌握其中的精妙火候,极为考验崇祯皇帝。 ??“臣惶恐,先前只顾着心中的顾忌了。”周延儒闻言,拱手作揖道:“臣愿为陛下分忧,尽力将此事做好。” ??“不是尽力,是要用心。” ??崇祯皇帝说道:“朕相信周卿的能力,这件事情唯有周卿能办好,还望周卿,不要叫朕失望啊。” ??像周延儒这样的老狐狸,老政客,若是不透明一些相应好处,那肯定是不会尽心去办事的。 ??好在周延儒也很会算计。 ??即便是为了自己那点算计,这责任制和追责制,其必然会设法做起来的,不然其想进入内阁的想法,岂不就无处下手了? ??第十一章 翰林院布局 ??崇祯皇帝很忙,自崇祯三年悄然而至,宣府镇通敌案明确,袁案定下调子,以三年为期限的暂稳期,围绕这一政治核心的相应谋划,就要逐一落实了。 ??嘴上说着不要勤政克己,但身体却很现实,对大明天子这个职业,崇祯皇帝颇有趋之若蚁之意。 ??“韩卿……都察院这边,空缺的位置不少。” ??崇祯皇帝站在文华殿前,负手而立,看着忙碌的宦官,皱眉道:“你这个右都御史,要切实履行好职责,为朕荐才,为国朝荐才,将一批正直、有责任心的官员,简拔到合适的位置才是。” ??在后垂手而立的韩继思,眉宇间带着几分忧色,显然是受中旨颁布的内阁名单,在国朝引起的震动影响,这心里生出隐忧。 ??没有经过廷臣会推,天子就定下内阁大臣,哪怕受当前朝局的影响,不会有大臣冒着罢免的风险,上奏疏弹劾或规谏,但是之后呢? ??“陛下,此事臣会与都察院的几位同僚……”收敛心神的韩继思,冲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。 ??“商讨可以,不过意见要以你为主。” ??崇祯皇帝转过身,拉起韩继思说道:“尤其是右都御史,左副都御史这类要职,要慎重的思量。 ??倘若在朝的没有合适人选,就在地方进行筛选,都察院要切实履行好监察职责,别再像先前那般,只盯着些许小事不放,却无视别的根节。 ??宣府镇出现通敌案这等惊世骇俗之事,难道韩卿还没明白吗?眼下国朝的吏治,已然是非常堪忧的了。” ??科道这一重要体系,崇祯皇帝要避免一派独大,所以暂稳期的这三年,他要做的就是掺沙子,不叫东林党一家独大,或者其他派系独大。 ??从某种意义上去说,大明是大多数文盲的封建王朝,能修习圣贤书,参加科举的群体,拢共就那么多。 ??所以不管是在朝为官,在地方为官,亦或者监生、生员,绝大多数都是出自享受特权的士绅、地主群体。 ??想要脱产学习,在大明是奢侈的,所谓穷文富武的时代,早就一去不复返了。 ??故而单从政治层面来讲,就算将东林党从朝堂上一棍子打死,也不可能说将他们全都给杀了。 ??没有理由的滥杀,无疑是在掘断大明的统治根基,更何况东林党的根据地,还是在富庶的南方诸省呢? ??再者说东林党这一群体中,也是有务实的官员的,杀的多了,叫他们怎么样?秩序不就全乱掉了? ??“……” ??韩继思情绪有些激动,天子方才所讲之言,那分明是有意提拔自己,出任空缺的左都御史,若是这样的话,那都察院所缺班底,就定要尽心去办,叫天子心里满意才行啊。 ??“韩卿,你下去忙吧。” ??见韩继思意动了,崇祯皇帝开口道:“这都察院里,像那种无能的庸官,钻营投机之流,该罢免就罢免,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。 ??尤其是在京畿一带,派驻到各处的监察御史,那就更是要这样了。 ??像督仓场、总河、漕运等一应要地,要是让品性不好、能力不足的人,占着位置,那出现问题,该算谁的?” ??“陛下放心,臣定会梳理好都察院,为国朝分忧!” ??韩继思闻言,当即拱手表态道。